关于诗的美感(论诗之一)
关于诗的美感(论诗之一)文/青云
现在网上写诗的人很多,有的写的很好,但是真正对一首诗理解透彻的,恰如其分评点的人并不多见的,这里我就两首诗,谈谈自己对诗评的一点心得,与大家交流。 下面是两首无题打油诗:
绵绵细雨浥轻尘
柳绿桃红小径新
落笔浅吟相思句珠珠字字是伊人
千年白云悠悠荡万缕春雨丝丝漾愁绪化作相思泪珠珠字字累诗殇
诗以言志。前两句对仗,写景;后两句,写情,以景托情,情景交融。诗不在词句的华丽,而在意境深邃与否。作者不会无缘无故地写一首诗的,或借景抒情,或抒发情感,或寄托心思。有时候,看似一首寻常的诗作,如果不求盛解,可能理解不了作者的本意,因而你的诗评,就没有什么价值的。上面这两首诗,迭荡起伏,诗意盎然,感觉特别完美。一般情况下,我们理解一首诗,要从诗里诗外综合考虑,那么你才能正确理解诗的意韵,你的评论才能感动作者,感动读者。因为白云绕绕,才有春雨菲菲,雨丝千丝万缕,化作相思泪珠,串串泪珠,吟成一首情诗,来蔚藉那颗相思的心。反之,相思悠悠,就如那绵绵彩云,飘飘荡荡。诗意回环,看似寻常,其实颇具匠心的。简单的几句,我们就可以把诗分析得较为透彻的。 大多数诗,不会单纯地写什么风景的,写景也只是铺垫,为后面的抒情做准备的。如上面的诗,场景是下雨天,人的心思会有些潮湿的,因而会触景生情,怀恋以前的人和事,也在情理之中。作者其实就是说:远方的人啊,你好吗,你可知道,要问雨有多大,我的思恋就有多深?因而能让读者产生共鸣,心儿因之而震颤。诗评,其实也是评论者自己对美的理解,对美的呼唤。我们都知道,好的评论,大家都会看的,不独见解独特,而且感情真挚,一下子就拉近了作者和读者之间的距离,拉近了两者之心。为什么王国维先生的词论,为后世所热捧呢?因为他的评论自始至终,贯穿了他的美学思想。所以我们评论诗,要把自己对诗的理解,诗的评论,转化成自己对美的理解,美的追求。 下面我再来评点一首普通的现代体诗,看看怎么来理解一首诗的真正意韵。原诗如下:
夜如此静默
山水无言
磨山的春花
东湖的碧波
沉淀、积累
似在等待,等待
黎明的到来
等待,等待水迎山接画入屏青山白帆红旗展
这首诗主要写春湖荡漾的美致,表达作者喜悦的心情和感觉。景色这边独好。前三句,用了四种颜色,就像绘画一样,浓墨重彩。黑夜、青山、绿水和红花。前两种色彩代表沉静,后面的表示热烈,意思就是表达黑夜无语,青山无言,碧水荡漾,红花飘动的意韵。前后对比,动静结合,这种表现手法,给人以强烈的美感。不过,这些都是景致的描写,为后面做铺垫的。诗写“水迎山接画入屏”,山水相连,在黎明之前的情景。诗情画意,景色如此娇美,却是为何?如果就此打住,诗意荡然无存,最后一句“青山白帆红旗展”,可谓画龙点睛。这句神来之笔,就是诗眼,让意境延伸,诗意骤生。全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青山绿水白帆红旗的绚丽画面。正所谓,不着一字,尽得风流。语言朴实,却错落有致,动静结合,加上长短句式的运用,使得诗意浓郁,诗采飞扬,气贯长虹。红旗,意味着人嘛,没有人,风景谁来赏呀?这就是诗意境,这就是诗的美感。
二〇一五年四月二十九日
来源: 关于诗的美感(论诗之一)
页:
[1]